“个人存取款5万元登记”再调整,释放了哪些信号?内行坦言实情


在当下社会银行已经成为和我们打交道越来越深的一项金融机构,虽然我们现在大多数都习惯性使用移动支付,可同样这也离不开银行在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和银行的交往还在逐步变得密切,可能大家与银行的交易逐步频繁之时也造成了一些潜在危险。

在此之前央行就发布了关于存取款的新规,要求各家银行对5万块以上的存取款行为进行明确登记其中包括钱款的来源去向等,在当时也引发大众争议,然而如今这项政策固定的时间却被推迟,央行关于个人存取款5万块以上登记政策做出新调整,这又释放了哪些信号?其实刚开始央行传出要推出该政策时曾一度引起大众的不解和反对,毕竟在大家看来,不管是存取多少钱都是自己的钱,怎样分配无需告知别人,央行要求进行登记的做法就是一种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

但其实国家出台该政策的目的本是为了保障百姓的金融安全,现如今网络支付越来越流行,可电子金融诈骗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央行在推出该规定之后并未立即推行,而现在国内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工作。

在结束了试点工作后会以试点工作的情况决定是否要在全国内进行推行,然而现在央行却发布公告显示该政策延期推行,具体的执行时间尚未确定,这究竟是为什么?

在此前央行没有推出该政策之前,储户到银行存取款完全是自由不受限的,无论是5万、 15万还是50万的存取都无需进行登记预约。所以这也决定突然执行,这一政策必然会给很多百姓的正常存取款带来不便。

按照央行的规定,大家在存取款之前需要提前与银行预约,并在存取款之后对自己的钱款来源和去向进行登记。即便在当下信息泄露已经不算是什么秘密了。

但是现在却要我们登记这些钱款的来源去向,难免会令人感觉自己的隐私遭到侵犯,所以有很多人并不支持央行的这项政策。

而且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存取款的交易已经非常普遍,如果对每一笔超5万的金额都要进行登记整个存取款过程也会变得非常麻烦,这也会导致员工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工作时间也会延长。

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来说,当地百姓的经济实力较强,超过5万块的存取款情况非常普遍,如果这每一笔数额都需要额外登记,给银行和客户都带来了极多不便。

所以有一些省份在推行该政策时,也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对这个登记门槛做出了调整,比如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来说,百姓超5万块的存取款需要进行登记,但对于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来说,百姓的存取款数额超过10万或者是30万,才需要特殊登记。

这一政策的颁布虽然能够从某些程度保障居民的财产安全,避免居民出现某些财产损失,但同样他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可以说是一种劳民伤财之举。

为此有一些人提出意见,国家完全不用单独颁布这样的政策,其实也可以通过某些互联网手段,打击那些违法的洗钱、诈骗、偷税漏税等情况,采用这样覆盖面极广的全民登记制度让我们付出的时间精力超出了我们能够收到的回馈。

这时有些人也考虑到某些非法分子,在进行信息登记时未必也会完全坦白自己钱款的来源和去向,他们可能会找其他借口来掩盖自己的真实资产来源,所以这样来看,这一政策就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而且伴随着当下网络诈骗分子数量不断增加,各种违法行为数量不断增多,国内居民也有必要增强自主防诈骗以及躲避其他违法行为的风险和意识,即便在没有国家政策的保障下,也能够自主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这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自己面临的财产损失威胁。

所以这样来看,现在延迟推出存取款登记制度也是考虑到现实情况下这种制度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未来相关部门也会对该制度进行全面规划让他在能够确保百姓的财产安全的同时也可以尽可能的提高银行工作效率、避免造成更多的财产经历和时间的浪费,这才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